2024-07-23 16:43:42? 作者: 來源:慈善公益報 責任編輯:陳娜
在南安市僑光中學,矗立著一棟寫滿故事的仙都樓。30多年前,黃仲咸教育基金會慷慨捐建了這棟樓,為僑光中學教育事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慈善印記。時光荏苒,仙都樓見證了無數學子的成長與蛻變。讓人欣慰的是,曾經在這座樓里學習過的學生,如今紛紛傳承黃仲咸先生的慈善精神,為仙都樓的改擴建踴躍捐款,目前累計捐贈款已超200萬元。
隨著時代變遷,教育慈善的內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為此,筆者專程探訪了南安市教育局局長陳少波。
一見面,陳少波便真情流露:“說實話,第一次拿到黃仲咸教育基金頒發的獎學金,我真是太激動了!”他滿懷深情地回憶,中學求學時,黃仲咸教育基金設立了助學獎學金,資助困難生、獎勵優秀生。參加中考那年,該基金還為全縣中考前300名的學子設立了300元獎學金,他因成績優異位列其中。“當我拿到那300塊錢獎勵時,內心的感動和榮耀難以用語言形容!”正是這份意外之喜,讓陳少波等學子深切體會到社會關愛的力量,激勵著他們愈發勤奮學習。
陳少波了解到,那一屆受獎名單中的諸多人士,都擁有在“仙都樓”的學習經歷。而如今,他們中的大多數已在各自的行業中成就斐然。陳少波認為,接受這樣的獎勵,其意義絕非僅僅局限于金錢的層面,更在于給予他們堅定的信心和無盡的希望,這些精神在無形中塑造了他們奮發向上、感恩向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陳少波說,看待黃仲咸等老一代華僑的慈善之舉,不能僅局限于金錢和物資,更應關注其中蘊含的深厚精神內涵。黃仲咸等老一輩華僑雖身家億萬,生活卻極為節儉。他們慷慨解囊,只因滿懷愛國、愛鄉、戀土之情,擁有財富的同時,更具有高尚品德和極具感染力的人格魅力。
在時代的演進中,南安市教育領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一批建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教學樓,由于歲月的侵蝕,亟需重修維護,僑光中學的仙都樓也是其中之一。充分考慮各方意見和要求后,重建后的仙都樓更名為仲咸樓。在資金籌措方面,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學校也積極自籌部分資金。倡議一經發出,便得到了眾人的熱烈響應,大家紛紛慷慨解囊,不少人一捐就是5萬、10萬元。在眾人心中,無論這座樓如何更名與改變,它始終是黃仲咸慈善精神的延續。黃老先生以其無私的善舉和崇高的品德,成為大家心中一座不可磨滅的豐碑。這種踴躍的捐贈行為,不僅匯聚了資金,更是對黃老先生慈善精神的鮮活傳承、對他無私奉獻的深情致敬。他的偉大精神將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綻放光芒。
陳少波強調,當前應當深入挖掘并傳承老一輩慈善家的精神,為其賦予新的內涵和動力。為此,加強宣傳顯得尤為重要。在大力宣揚黃仲咸先生對南安教育事業的杰出貢獻時,除了關注物質層面的支持,更應強調精神層面的價值。它不僅是一種寶貴的文化、堅定的信念和代代相傳的精神遺產,還能夠賦予慈善事業更加持久而強大的生命力,使之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