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9 17:17:02? 作者: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司 來源:中國社會報 責任編輯:陳娜
|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到團組與代表委員共商國是,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政府工作報告對引導支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提出明確要求。深入學習貫徹兩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引導支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是全國慈善系統的首要政治任務。 充分認識引導支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慈善事業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加強和改進慈善工作、發展慈善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大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2014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連續11年對發展慈善事業提出明確要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推動我國慈善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目前,全國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超過1.4萬家,慈善信托備案合同金額超過69億元;慈善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健全,全社會慈善捐贈規模穩步增長,慈善文化更加深入人心。特別是,慈善力量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鄉村振興、教育科技、應急救災、醫療救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期間,全國慈善組織每年用于扶貧濟困的支出達到了500億元。2023年我國華北、黃淮、東北等地遭受暴雨洪澇災害,甘肅積石山發生6.2級地震,社會各界捐贈救災款物超過29億元,充分彰顯了新時代慈善事業的價值與使命。 當前,我國正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全國慈善系統要站在新的起點上,充分認識引導支持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準確把握慈善事業的人民性這一本質屬性、第三次分配這一功能定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根本任務,奮力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準確把握慈善事業發展的目標方向 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全國慈善系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打造法治慈善、全民慈善、陽光慈善、數字慈善、惠民慈善。要正確看待數量與質量的關系,不單純追求慈善組織數量和慈善捐贈規模,更注重慈善組織、慈善信托、慈善活動“質”的有效提升。要正確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將解決慈善領域的實踐問題和夯實慈善事業的發展根基結合起來,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慈善事業體制機制,厚植群眾基礎、文化基礎和社會基礎。 要把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全國慈善系統要將改革創新作為解決問題、應對挑戰的關鍵所在,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結合貫徹落實新修改的慈善法,制定修訂配套法規政策,著力破解慈善事業發展中的深層次障礙。要鼓勵支持各地大膽探索,不斷推動基層的創新創造上升為國家政策。要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契機,找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與慈善事業的結合點,引導和規范新技術、新工具、新場景在慈善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提升慈善可及性和慈善資源配置效率。 要把高水平安全作為發展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基礎,穩定是強盛的前提。全國慈善系統要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走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道路,確保慈善事業的正確方向。要深入研究慈善事業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下好風險防范“先手棋”,切實加強對慈善組織、慈善活動各環節、全過程的規范引導和監督管理,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要著力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氛圍,最大程度凝聚全社會關心支持慈善事業發展的共識,鞏固和增強慈善事業發展的良好態勢,確保慈善事業在安全的前提下行穩致遠。 扎實推進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對如期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至關重要。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上來,牢牢扭住慈善組織公信力這個牛鼻子,一手抓促進發展,一手抓規范管理,著力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新的貢獻。 一是指導慈善組織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要教育引導廣大慈善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充分發揮慈善組織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要加強政治引領,引導慈善組織踐行黨的宗旨,主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揮好慈善事業在第三次分配和助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堅定不移走好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慈善事業發展之路。 二是完善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要大力宣傳貫徹新修改的慈善法,不斷提升民政工作人員、慈善從業者和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素養。要配合有關部門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落實好現行慈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為慈善組織獲得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和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等稅收優惠資格提供便利支持。要強化宣傳激勵,依托“中華慈善日”等重大時間節點、互聯網公益慈善論壇等重要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交流活動,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建立慈善表彰制度,擴大慈善表彰的范圍,更好地激勵慈心善行。 三是堅決抓好慈善事業的規范管理。慈善事業涉及多個領域,要推動建立健全相關部門共同參與、協調配合的慈善活動綜合監管機制,進一步增強監管合力,提高監管的穿透性、有效性。要加快制定《關于慈善信托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標準的規定》《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辦法》,修訂《慈善組織認定辦法》和《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等配套法規政策,進一步細化實化對慈善組織公開募捐、慈善項目、信息公開的日常監管,特別是對慈善資金籌集管理使用的監管,堵塞漏洞,讓每一份愛心善意都及時得到落實。要健全行業規范和行為準則,強化慈善組織的內部治理和行業自律,完善第三方評估機制,加強慈善信息化建設,實施好“陽光慈善”工程,建設一批政治可靠、治理規范、服務專業、誠信自律的慈善組織,不斷提升慈善事業公信力。(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