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4 16:12:40? 作者: 來源:慈善公益報 責任編輯:陳娜
|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志愿服務不僅體現了個人對社會的關愛和對文明的追求,也是促進了社會和諧與進步的重要方式。隨著社會慈善公益氛圍的不斷增強,廣大志愿服務組織、志愿服務工作者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成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的生動體現。 志愿服務也受到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高度關注。2024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促進志愿服務發展的提案或議案,力求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進一步發揮志愿服務的作用。 設立“中國雷鋒獎” 推動新時代志愿服務新發展 “雷鋒精神永不過時。下一個60年,如何進一步開展好學雷鋒活動,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值得我們多研究多思考?!比珖舜蟠?、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建議在國家層面設立“中國雷鋒獎”,作為國家對志愿者、道德模范、好人好事等思想道德領域楷模的最高獎項,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祖國的蓬勃發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李楚源建議,可以像全國科技獎那樣每年或每兩年評比一次,由黨中央或國家召開大會隆重表彰、廣泛宣傳,把優秀學雷鋒志愿者、全國道德模范等各類最美人物都統一納入,作為對志愿服務者的最高褒獎。“以雷鋒、向秀麗等烈士為榜樣,以雷鋒精神為動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足以影響全局的競爭力?!?/p> 據了解,目前我國注冊的學雷鋒志愿者已達2.36億人,加上自發的學雷鋒志愿者高達3億-4億人。日益龐大的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在社區建設、鄉村振興、公共衛生、應急救援等領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增進民生福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推進志愿服務立法 為志愿者提供保障激勵 隨著志愿服務向著組織化、專業化、社會化、信息化趨勢發展,志愿服務工作體制機制建設和規范管理等方面的短板逐步凸顯出來。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志愿服務活動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此,龍翔建議加快推進志愿服務立法,為推動全社會志愿服務事業的繁榮提供法律支持與保障。 “加快志愿服務立法是規范志愿服務活動、促進志愿隊伍發展、提質志愿服務工作的迫切需要?!饼埾杞ㄗh從五個方面著手深入調研,加快推進志愿服務國家立法。具體包括以構建系統化、有序化的志愿服務工作為目標,全面優化并完善志愿服務工作體系;以專業化為導向,致力于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志愿者隊伍;倡導社會化的服務理念,積極推動志愿服務的整體效能提升和質量優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強化和完善政府部門間的協同合作與聯動機制,提升志愿服務管理效率;秉持法治化原則,明晰各類志愿服務活動主體的法律責任,確保志愿服務在法治軌道上健康、有序發展。 龍翔認為,應當重視并切實保障志愿者權益,建立健全志愿服務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大對志愿組織、志愿服務團隊及其活動的政策支持與實質性扶持力度,完善稅收支持、接受捐贈等的有關規定,完善財政資金用于志愿活動各方面支出的范圍、要求。 此外,龍翔還建議,系統梳理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期間可能遭受的相關損害、傷害,細化明確各類責任歸屬,強化權益保障,對于惡意詆毀、侮辱志愿者的,要明確違法者擔責的內容和方式。 推進志愿服務國際交流 “我國志愿服務的實踐形態非常豐富,著眼于新時代的志愿服務工作,青年志愿者要發揮專業引領作用,把項目做實、體系建強、文化做大,推進志愿服務向科學化、常態化、規范化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黨委書記張朝暉關注志愿者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據張朝暉介紹,我國志愿服務事業在2023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年共計12萬名青年志愿者直接參與各類賽會服務。大量年輕人加入志愿者隊伍中,為所能為、為所必為。 “中國的志愿服務,尤其是以青年志愿者為代表的志愿服務,正在從過去的活動型走向項目化,逐步實現法治化、專業化、信息化和國際化的社會服務轉型,成為中國社會治理的有生力量和有效構成?!睆埑瘯煴硎?,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社會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需要社會服務的領域越來越廣泛。如何真正為青年人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提供載體和路徑,這對共青團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這些年,共青團通過志愿服務工作對做好各類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領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探索。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張朝暉就推進志愿服務國際交流、推動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走出去”建言獻策。 張朝暉建議,志愿服務國際交流,對外更好地宣傳習近平外交思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內不斷加強具有國際視野、國際能力、國際組織工作經驗的青年人才隊伍培養。 建立長效志愿服務機制 保證鄉村兒童之家長效運轉 “公益行為支持下的鄉村圖書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但也在探索中遇到了很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缺乏資金政策的支持、缺乏人力資源的支撐。”全國人大代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級中學教師張瓊麗提出“支持建設鄉村圖書館,打造鄉村‘兒童之家’”的建議。 張瓊麗建議文化和旅游部、民政部等政府部門提供政策支持,將鄉村圖書館建設納入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地方政府將鄉村圖書館納入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為鄉村圖書館提供政策支撐。還可以選擇兒童數量較多、輻射周邊村落較好的村鎮,對村居委會原有的“農家書屋”進行空間改造和功能升級。讓孩子們能在此參與課后學習、讀書分享、民俗活動等多樣化的活動,讓鄉村兒童尤其是留守兒童課后有處可去、有事可做。 在解決人力資源問題上,張瓊麗建議由縣市圖書館或新華書店等國有企業設置專門的公益性崗位,由專人負責鄉村圖書館的管理運行,積極吸納鄉村全職媽媽、返鄉大學生、退休教師、退休干部等人員廣泛參與,充實鄉村圖書館的運行管理隊伍。同時可聯合當地民政、婦聯等組織,建立長效的志愿服務機制,保證鄉村兒童之家長效運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