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 17:54:27? 作者: 來源:慈善公益報 責任編輯:陳娜
|
隨著慈善公益理念的日漸普及,慈善公益行為的日益增多,慈善公益法規的日趨完善,全國兩會也多了關于慈善公益的議題。每年兩會都會有民主黨派和政協委員攜帶相關提案建言走進人民大會堂,為推動中國慈善公益事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積極建言獻策。今年兩會時,他們這樣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 建議從政策法規層面 加大慈善公益事業促進力度 以往慈善公益事業主要被置于物質救助與道德層面進行探討。隨著“第三次分配作為實現共同富裕有效路徑”理論的提出,慈善公益事業也被納入國家基礎性分配制度安排,作為促進共同富裕的實踐機制,被賦予了新功能、新內涵與新使命。因此,推動慈善公益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時代所需、民生所愿。基于此,孫達在提案中建議: 一是從政策法規層面加大慈善公益事業促進力度。建議將慈善公益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鼓勵財政性資金為慈善公益組織開展公共服務、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建立健全慈善行業的職業發展通道,構建以從業人員職稱評定、信用記錄等為主要內容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二是從激勵機制層面提升慈善行業動力活力。建立健全國家、省、市、縣各級協調配套的慈善表彰體系,創新表彰激勵方式,鼓勵黨政機關、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將慈善組織、慈善人物納入本部門、本單位、本領域各類表彰獎勵范圍,激發更多社會力量投身慈善的熱情。建立符合法規要求與市場規律且具備激勵作用的薪酬待遇標準。支持高校設立慈善公益專業學歷學位,為慈善事業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三是從弘揚文化方面營造慈善公益事業良好生態,要將慈善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系列,要鼓勵慈善理論研究和慈善文化傳播,加大對慈善組織、慈善人物、慈善事跡的宣傳力度。倡導以家庭為單位參與慈善,鼓勵教育部門將慈善文化納入學校德育體系,將慈善志愿服務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民進中央: 建立慈善領域第三方評估機制 作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慈善事業的發展是完善分配制度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但縱觀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現實情況,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與助力共同富裕之間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還有一些亟待解決和完善的問題。基于此,民進中央在提案中建議: 一、建立國家層面的議事協調機構,完善慈善組織監管體系。全方位公示慈善組織“收”“支”情況,保障捐贈財產后續使用的合理知情權,同時建立慈善領域第三方評估機制,促進陽光慈善。 二、完善慈善組織配套支持政策,優化慈善組織涉稅資格認定。建立慈善組織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慈善組織發展;指導各地、各部門,建立慈善組織資格認定、免稅資格及稅前扣除資格三項認定一站式辦理渠道;指導各地相關部門在制定企業扶持政策時,將慈善組織納入扶持范圍。 三、建立慈善大數據中心,加強慈善領域信息共享及頂層規劃,推進政府、慈善組織、捐贈人等之間相關業務的數字化改革規劃。財政部、稅務總局推動捐贈票據數據信息共享,讓捐贈稅前扣除實現一鍵抵扣。 致公黨中央: 建議加大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力度 據統計,我國目前約有11.6萬個城市社區、49.2萬個村級社區,龐大的社區規模帶來大量的公共服務需求,僅依靠政府自身直接提供社區公共服務,難以有效滿足居民不斷增長的社區公共服務需求,需要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增加供給數量,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基于此,致公黨提案中建議: 一、構建全方位的管理體系,完善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之基:科學制定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清單。加快推進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的支出定額建設。合理確定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項目的供應商。要針對不同項目采購需求的特點,更多選擇具有非營利性質的社會組織承擔。 二、強化多維度的經費保障,擴大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之源:加大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力度。加強財政資金的統籌。要統籌利用好現有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給予支持。部門聯動撬動社會資本加大投入。落實好公益性捐贈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民間成立福利基金會,建立公開的信息平臺,促進資金來源的多元化、社會化。 三、采取創新性的配套措施,拓展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之路:推進城鄉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健全問責與監督檢查機制。完善政府購買社區公共服務的多元化評價機制。 全國政協委員、香江控股董事長翟美卿: 建議加快建立校園心理危機長效干預 中小學生心理危機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難題之一。對于如何實現可執行的、標準化的中小學校園心理危機長效干預機制,目前在國家層面仍有待加強和進一步完善。據相關調研,由于經費有限,大部分地市學生心理健康測評仍未普及,無法做到盡早識別、盡早干預。基于此,翟美卿在提案中建議,有條件的地區將專項經費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同時應充分發揮慈善公益類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學校的幫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