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18:24:54? 作者: 來源:中國社會報 責任編輯:陳娜
|
新修改的慈善法所建立的新制度體系將會對慈善組織、其他參與慈善事業的企事業單位的具體實務產生重大影響,具體可以概括為五個“新”。 慈善募捐和捐贈規則的新變化 新修改的慈善法對慈善募捐、慈善捐贈等慈善活動作了進一步規范,主要有如下新變化: 第一,要求慈善組織每年向辦理其登記的民政部門報送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會計報告,包括募捐成本、與境外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合作等情況,這是一個全新的、重要的財務合規點。不符合募捐成本標準的,將按照慈善法的規定進行處罰。關于與境外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合作的情況,法律規定必須在年報里列明。 第二,規范了合作公開募捐制度。新增加規定:“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應當對合作方進行評估,依法簽訂書面協議,在募捐方案中載明合作方的相關信息,并對合作方的相關行為進行指導和監督。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負責對合作募得的款物進行管理和會計核算,將全部收支納入其賬戶。”所以,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必須肩負起監管責任,并且禁止合作方自行開展公開募捐。 第三,強化了利益沖突規則,明確了慈善捐贈受益人確定原則。捐贈人與慈善組織約定捐贈財產的用途和受益人時,不得指定或者變相指定捐贈人的利害關系人作為受益人。這里的“變相指定”是新增規定,擴展了適用范圍。 此外,新修改的慈善法新增要求,特殊情況下慈善組織年度支出難以符合規定的,應當報告并公開說明情況,雖然是義務性要求,也很可能會給因為特殊情況不滿足年度支出要求的機構一條責任豁免的出路。新修改的慈善法還要求,募捐活動或者慈善項目結束三個月內,要全面詳細公開募捐、項目實施和募得款物使用情況,這也預示著未來對慈善組織信息公開活動將有更嚴格的要求與執法。 慈善信托的新措施 慈善信托的修改幅度不大,主要包括三處,既有管理性規定,也有促進性規定。 第一,參考慈善組織,新增加了一條內容是關于慈善信托受益人確定原則的規定。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得指定或者變相指定其利害關系人作為受益人。 第二,參考慈善組織,新增了慈善信托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標準的規定,該標準將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稅務和金融監督管理等部門制定。 第三,新增加了一條稅收優惠的規定,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設立慈善信托開展慈善活動的,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此外,還規定了慈善信托的受托人要在民政部統一的慈善信息平臺(一般指的是“慈善中國”)上發布信息并對信息的真實性負責。在監督管理與法律責任兩章中也新增了一些關于慈善信托受托人的規定。 關于互聯網慈善的新規定 慈善法對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等互聯網活動有了一些新規定。 慈善法規定,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提供公開募捐信息展示、捐贈支付、捐贈財產使用情況查詢等服務。 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社會影響巨大,引發關注。法律除了新增了一條規定之外,還授權民政部會同網信、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對求助信息發布和查驗、平臺服務、監督管理等作出規定,目的還是為了促進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健康規范發展。 慈善法新章節——應急慈善 新修改的慈善法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重大突發事件應對中的慈善活動進行了系統規范。對于慈善組織、捐贈人而言,需強調的有三點: 第一,為應對重大突發事件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及時分配或者使用募得款物,在應急處置與救援階段至少每五日公開一次募得款物的接收情況,及時公開分配、使用情況。 第二,為應對重大突發事件開展公開募捐,無法在募捐活動前辦理募捐方案備案的,應當在活動開始后十日內補辦備案手續。這條新規定將“可容后辦理備案”從《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的規定上升為法律,旨在解決目前出現的應急募捐由于無法獲得備案號不能在線上募捐的問題。 第三,有困難可以找政府幫忙。慈善法新增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為捐贈款物分配送達提供便利條件。同時,要求鄉級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委會為捐贈款物分配送達、信息統計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慈善監管的新體系 慈善組織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接受境外慈善捐贈、與境外組織或者個人合作開展慈善活動的,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履行批準、備案程序。第二,國家將會建立慈善組織及其負責人、慈善信托受托人信用記錄制度;對涉嫌違法的慈善組織、慈善信托受托人的有關人員進行責任約談。第三,法律責任章節加大了對違法行為的懲罰力度,強化慈善組織、慈善信托受托人等慈善活動參與者的法律責任,情節嚴重的,禁止其一年至五年內擔任慈善組織的管理人員。 除了以上這些管理性規定之外,新修改的慈善法也釋放了不少紅利。這里提兩點: 一是新修改的慈善法還對慈善業界普遍關注的慈善稅收優惠問題作了回應。明確提出國家對慈善事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稅務部門與民政部門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制定。所以,未來三部門很可能會出臺落實慈善法的慈善事業稅收優惠政策文件,可拭目以待。 二是優化了慈善組織認定程序,降低申請公開募捐資格年限要求(兩年改為一年),讓更多社會組織可以被認定為慈善組織、獲得公開募捐資格證書。 新時代,筆者建議慈善組織深入學習新修改的慈善法,避免違反新的監管要求與規定,管理好組織的法律風險,利用慈善法給予的制度保障、激勵措施促進慈善組織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