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18:11:10? 作者:文昱洲 來源:中華慈善總會 責任編輯:劉微
|
慈善組織的數量不斷增長、對慈善事業的貢獻也有長足發展,但與新時代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11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社會組織藍皮書:中國社會組織報告(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全面展示了2022年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狀況,其中對慈善組織的發展現狀有較多關注。 《藍皮書》顯示,我國社會組織在各個領域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和公共事務中,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內,我國社會組織在黨組織建設、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社會治理、促進就業、環境保護等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社會組織在實踐中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和規范化程度。在國際上,我國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與全球各地的組織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參與國際政策的制定和倡導,一些社會組織在全球公益項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積極參與國際發展援助,為推動全球公益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和資源支持。 《藍皮書》顯示,從2022年情況來看,我國慈善組織發展存在地域分布不均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東中西部地區之間、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之間、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內部各省份之間慈善組織數量的不均衡。具體來說,慈善組織分布東多西少,沿海多內陸少,雖然部分中部地區部分省份如湖南省發展較快,但多數的中西部省份的慈善組織總量仍與東部地區差距較大。而重大國家戰略發展區域之間,長江經濟帶發展區域慈善組織總量最多,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慈善組織總量增長速度最快,黃河流域地區慈善組織發展相對較慢。慈善組織數量在區域的不平衡發展,使得各地區的慈善組織之間無法形成有效合力,以覆蓋到每一處需要的地方。 《藍皮書》還顯示,2016至2022年,慈善組織平均每年增長1128.7個,但2022年較2021年增長1998個,增速顯著提高,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基本結束的情況下,慈善組織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另一方面,截至2021年底,共有社會組織89.4萬個,而慈善組織僅有13590個,占比僅為1.52%。社會組織可依法認定為慈善組織,但目前社會組織申請認定為慈善組織的積極性不高。同時,部分慈善組織人員工作專業經驗不足,專業性較低。在處理突發公共事件中,慈善組織從業人員表現出了流動率過高、教育培訓開發不足、不具備應急能力和素養等問題。 《藍皮書》揭示,我國慈善組織公信力有待提高。部分慈善組織思想建設薄弱、缺乏有效的監管體系等,加之部分慈善組織信息公開透明度較低、募捐及物資分發行為不規范,導致慈善組織公信力下降。一方面表現為愛心企業及愛心人士跳過慈善組織直接對困難群眾進行幫扶、捐贈;另一方面則表現為以物品進行幫扶替代直接捐款。 《藍皮書》呼吁,慈善組織參與慈善信托需要進一步發展。只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慈善組織作為受托人參與到了慈善信托當中,備案數量和財產規模呈現東部多、中西部少的特征。并且慈善信托發展呈現疲軟之態、備案規模近幾年都呈現萎縮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