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6 16:55:34? 作者: 來源:慈善公益報 責任編輯:陳娜
|
10月2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聽取了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徐輝所作的關于慈善法修訂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 徐輝表示,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的修正草案,包括規范慈善組織和慈善信托運行,完善公開募捐制度,增設專章規定應急慈善制度,強化慈善促進措施,加強領導和監督管理,規范個人求助行為和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管理等。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楊合慶在此前舉行的記者會上介紹立法工作有關情況時表示,2022年12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了慈善法修訂草案,會后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180人提出的765條意見,另收到來信18封。 楊合慶表示,這次慈善修改采用修正方式對現行慈善法的部分內容進行修改完善。在保持現行法律基本制度總體穩定的前提下,總結實踐經驗,對較為成熟或者有基本共識的內容作出必要修改;對尚有爭議、尚未形成基本共識或者較為生疏的問題暫不作修改。 據了解,法律修改分修正與修訂,修訂是大修,修正是小修。法律的修正是指法定機關對法律的部分條款進行的修改,是局部的或者個別的修改;通常提出修正案草案,審議機關的審議是針對修正案草案進行的,未作修改的部分不審議;在表決通過時,通過的是修改某某法律的決定或者修正案。法律的修訂則是指法定機關對法律進行全面的修改,是整體的修改;通常提出全面的修訂草案,審議機關的審議是針對草案文本的全部內容,而不是針對修改內容進行審議;表決通過的是整個修訂草案。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鄭功成教授在審議慈善法修正草案時發言闡述了現行草案的五大貢獻與四大不足,提出了立法與政策儲備同步推進的建議。 鄭功成表示,現行草案貢獻體現在5個方面:一是新增應急慈善專章,對重大災害、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等發生時的慈善應急處置措施做出了相應的規范;二是將發展社區慈善從現行法律中的附則提到了法律正文,并作為促進措施進行規制,有著特殊的意義;三是進一步完善了對慈善信托的規制與支持;四是首次將個人求助行為與網絡平臺納入慈善法規范,并授權主管部門制定相關政策,這是對現實情形的尊重,也是對中國人基于惻隱之心救急難、幫助特定受益人的慈善行為的立法認可,填補了立法空白;五是進一步完善了公開募捐制度,規定慈善組織與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募捐的應當對合作方進行評估等。然而,修正草案還存在著四個不足:一是對個人捐贈的稅收激勵機制有待調整;二是社會褒獎機制仍未得到強化;三是對慈善組織缺乏分類管理的規制;四是應急慈善中要求5日公布相關信息不符合慈善組織的實際。 修正草案也引起其他學者的關注。修正草案提出,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經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進行,并可以同時在其開通的網絡平臺進行。北京師范大學民生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謝瓊評價說:“網絡信息化的今天,不能讓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用公益信息為商業活動引流,披著公益外衣實現其背后的商業目的,必須對互聯網公開募捐活動進行規制,用法律保障互聯網慈善的公益性。” 修正草案增設應急慈善相關制度。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長王名認為,修正草案對政府部門引導、管理慈善組織開展應急慈善活動進行了較為細致的規定,有利于整合社會力量共同應對突發事件。同時,修正草案明確要求政府部門建立協調機制、提供需求信息,將為更好發揮慈善組織在應急慈善領域的作用提供法律保障。 修正草案強化慈善促進措施,明確國家對慈善事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發展社區慈善事業,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社區慈善組織、加強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鼓勵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建立聯動機制,開展慈善活動。王名認為,修正草案則新增了對參與重大突發事件應對、參與重大國家戰略的慈善活動實行特殊優惠政策,將進一步激發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各種慈善活動的積極性。 修正草案規范個人求助行為,明確求助人和信息發布人應當對信息真實性負責,不得通過虛構事實等方式騙取救助。個人求助網絡服務平臺應當承擔求助信息真實性查驗義務。復旦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涂云新表示,發布虛假信息,不僅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還有可能引發社會公眾質疑。修正草案明確了個人、網絡服務平臺、監管部門的權責義務邊界,能讓大家在互聯網上幫助陌生人時更放心,讓愛心和善舉惠及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