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11:04:26? 作者:張麗娜 來源:慈善公益之窗 責任編輯:肖月青
|
每一個周末,都是人們享受生活的好日子。有人覺得,邀三五好友聚會吃飯娛樂,是人生一大樂事;有人說,窩在家里沙發上看電視是最好享受;有人則認為,和朋友喝一杯才最愜意暢快。但有個人,他的周末生活卻跟這些娛樂活動壓根兒扯不上邊,如果你刷到他的朋友圈,你就會發現,若不是正在慈善公益活動的現場,那他就一定是在去做慈善的路上。他是黃飛,蕉城區慈善總會理事、“七彩陽光”志愿者服務隊副隊長,一名資深的“志愿者”,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 “老資歷”的志愿者 黃飛生長在寧德市一個小村莊里,那里民風淳樸,鄉情濃厚,村里一向都有互幫互助的好傳統。如果村里有人生病,全村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實在沒錢的,就扛幾袋稻谷,想盡辦法湊錢把人送到醫院去救治。鄰里之間,互相照看,互相幫襯,氣氛和睦。 黃飛的父親和爺爺,都是村里的領頭人物,村中有大事小情,父子倆總是二話不說,樂于助人。黃飛的父親一向 “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村里有個人叫“瘋子”,常常在黃飛家門口打轉,只要家里做好了飯,黃飛的父親就會打好飯菜送到門口給他吃。 從小在這樣氛圍里長大的黃飛耳濡目染,當有人需要幫忙的時候,他總是很自然地往前站,不用考慮、不去思量,助人已經成為他一種本能的反應。 1993年,共青團中央決定實施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當時作為學生會干部的黃飛就成為了首批加入青年志愿者隊伍的年輕人。他到現在都難忘和伙伴們一起在車站為旅客們提供志愿服務的情形,“人們從最初的猶豫,到最后的信任和贊許,讓我們心里很受感動。披著綬帶的志愿者們就是車站里一道最美麗的風景,作為他們其中的一員,我既激動又驕傲,心里充滿了自豪感。“ 2011年,他加入到了蕉城區慈善總會志愿者隊伍里,這些年,每當需要志愿服務的時候,他總是沖在前頭。去年10月,得知福建省第十六屆運動會在寧德市舉辦,黃飛第一時間就去志愿者處報名,人們說他年齡大,不能在場館里服務,但他滿不在乎,“哪怕在社區發幫忙發發傳單也不錯呀!”就這樣,他又成了省運會志愿者。 “當志愿者,是自己人生旅途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這里付出了愛,也從中收獲了愛;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更多的快樂。”黃飛說。 讓善意傳得更遠 “加入到蕉城區慈善總會,我找到了做慈善的好平臺,也結識了許許多多優秀的志愿者。我們深感責任重大,除了提供慈善服務之外,將慈善理念和精神傳承得更寬更遠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黃飛說。 加入到蕉城區慈善總會8年來,他一直積極參加“慈善蕉城、愛心助學”、“情暖萬家”、“高考愛心直通車”、“情暖敬老院”、“為白血病女孩募捐”等慈善公益活動,他樂于助人、扶危濟困,真誠奉獻,信守志愿者承諾,幫助困難家庭走出困境。 在校園內,他播撒愛的種子,把志愿精神帶進校園,帶進孩子們的心里。作為學校的團委書記、辦公室主任,他組織部分團員學生成立志愿者服務隊,每年三月份積極開展學雷鋒、做好事活動,在校內外組織義務勞動。他教導孩子們,做人要有目標,要有愛心,有行動力。在這樣一位良師的影響下,愛心得到傳遞,孩子們也都成長為主動樂觀、助人為樂的人。 在家庭里,他是一位言傳身教的父親,教給孩子“不以善小而不為”,做人處事,要有善心,存善意。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小小年紀就在學校被評為校“學雷鋒積極分子”。在黃飛的家庭中,善得到了最好的傳承。 在朋友圈里,黃飛常常“曬”他去做慈善路途中的所見所聞,“我不是為了讓人看到我在做什么,而是為了讓大家看到有人在做這些事,從而參與進來”。朋友們在他的帶動下,每次一有空就跟他打招呼:“有活動算我一個啊!”在黃飛周圍,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到這些“高大上”的周末活動中來,這讓黃飛非常欣慰。 生而平凡,卻寫出了不平凡的人生。黃飛常說:“能為他人奉獻自己的愛心是我的初衷,我還會一如既往地堅持做下去,因為我喜歡做志愿者時那份感動。同時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同志加入進來,用我們的愛心、時間和技能為社會,為弱勢群體提供無償幫助,通過我們實實在在的服務,為慈善蕉城創建貢獻出一份力量。”在慈善的道路上,黃飛始終不忘初心,執著前行。(張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