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11:02:12? 作者: 來源: 責任編輯:肖月青
|
2021年4月13日,福建省政府第8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福建省慈善事業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頒布實施后,我省制定的首部慈善領域的省級地方性政府規章。該《辦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現就《辦法》的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辦法》出臺的背景及意義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慈善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引領慈善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慈善事業不斷取得新的發展成就,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黨的十九大要求“完善慈善事業制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基本經濟制度、文化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四個方面對慈善事業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辦法》的制定,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統籌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慈善事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一個重要舉措。 二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慈善事業是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對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社會文明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我省人文底蘊深厚,素有義利并重、崇德向善的文化傳統,社會力量參與慈善事業一直較為活躍。在建設新福建的過程中,發展我省慈善事業,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慈善、參與慈善,是對中華民族優秀美德的傳承,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制定《辦法》,有利于將弘揚現代慈善價值觀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對接,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有利于在全省提倡、支持和鼓勵樂善好施、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的友善精神,有助于人們在善行義舉中不斷累積道德力量,為建設新福建提供精神動力。 三是進一步發展我省慈善事業、規范慈善活動的客觀需要。2016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從法律層面對慈善事業作了明確定位和具體規范,為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經過多年的培育、扶持,我省慈善事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良好階段。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慈善法》的引領推動、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下,全省慈善組織網絡逐步健全,管理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品牌項目不斷增多,救助領域不斷拓展。同時,慈善事業發展中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需要解決,如慈善發展社會氛圍還不夠濃厚,慈善工作協同機制還不夠健全,慈善組織發育程度還不夠成熟,慈善促進措施落實還不夠到位,慈善地方立法步伐還稍顯滯后,等等。為此,有必要制定《辦法》,提升我省慈善事業發展的法治化、規范化水平,推動和保障我省慈善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在貫徹落實《慈善法》基礎上,《辦法》有哪些突出創新內容? 答:主要體現在以下6個方面: 一是落實了資金支持。《辦法》規定了將慈善事業發展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可以依法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向社會提供服務;利用彩票公益金等財政資金向慈善組織購買服務等。這些規定針對性、操作性很強,為落實慈善事業的資金支持提供了依據。 二是加大了宣傳力度。《辦法》規定了每年9月5日“中華慈善日”所在周為“福建慈善宣傳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慈善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培育公民慈善意識;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引導、支持學校等教育機構將慈善文化納入素質教育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傳授慈善知識,培育青少年樹立現代慈善理念;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慈善公益宣傳活動,普及慈善知識,傳播慈善文化;公益慈善宣傳依法減免相關費用。 三是加強了突發事件慈善活動管理。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需要迅速開展救助時,有關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協調機制,提供需求信息,及時有序引導開展募捐和救助活動。慈善組織和社會力量根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提供的引導和需求信息開展慈善活動。 四是進一步規范了個人求助。求助人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發布求助信息的,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應當向公眾進行風險防范提示,告知該信息屬于個人求助信息。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發現求助信息不真實的,應當及時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影響。求助人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不得虛構事實、夸大困難騙取他人捐贈,求助獲得的款物應當用于求助目的。 五是積極推動慈善數據共享。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會同省大數據主管部門制定統一的行業信息數據對接標準,依托省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整合慈善組織、慈善服務的相關信息和數據資源,實現全省慈善數據統一歸集、統一管理和共享應用,為慈善組織提供活動發布、供需對接、服務記錄、誠信記載等服務。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慈善組織等的相關信息平臺,應當按照統一的信息數據標準與省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進行對接,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六是慈善組織黨建保障更有力。在慈善組織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推動慈善組織將黨建工作寫入組織章程。慈善組織可以按照有關規定將黨建工作經費納入管理費用列支,推動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投入的黨建工作基礎保障。 三、做好慈善事業政府和相關組織各有哪些職責? 答:做好慈善事業工作需要政府、部門以及各界的齊心協力。一是政府和部門職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慈善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將慈善事業發展作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慈善事業發展經費列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指導和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慈善工作;教育、科學技術、文化和旅游等有關部門依法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工作。二是社會各界職責。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團體應當結合各自工作對象的特點做好相關慈善工作。三是慈善行業組織職責。推動慈善組織依法建立全省性、區域性和支持類、服務類、評估類的行業組織,開展資金募集、志愿者動員、項目實施等方面的合作,加強交流、反映訴求、增強自律,提高慈善行業公信力。 四、互聯網募捐現在很常見,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答:有四個方面需要注意:一是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才可以開展互聯網公開募捐。二是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活動,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公開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時在以本慈善組織名義開通的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網絡平臺發布公開募捐信息。三是網絡平臺在提供公開募捐服務時,應當查驗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和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在顯著位置公布慈善組織名稱、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募捐方案、聯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詢方法等。四是網絡平臺應當按有關規定記錄、保存慈善組織在平臺上發布的有關信息。 五、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信息到哪里可以查詢? 答:一是在民政部門信息平臺查詢。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統一的信息平臺可以查詢慈善事業發展和慈善組織、慈善活動的相關信息,如“慈善中國”和各級民政部門官網。二是在省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查詢。這是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依托省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臺建立的,用于整合慈善組織、慈善服務的相關信息和數據資源,實現全省慈善數據統一歸集、統一管理和共享交換。三是在慈善組織自建平臺查詢。慈善組織可以依法自建平臺,向社會公開組織章程和決策、執行、監督機構成員信息以及國務院民政部門要求公開的其他信息。 六、對慈善捐贈人的鼓勵形式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在慈善事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給予表彰;采取設立慈善冠名項目,對捐贈人頒發捐贈證書、榮譽徽標等多種方式。 七、捐贈實物有些什么要求? 答:捐贈人捐贈的實物應當具有使用價值,符合安全、衛生、環保等標準;捐贈本企業產品的,應當依法承擔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捐贈人捐贈的實物不易儲存、運輸或者難以直接用于慈善目的的,慈善組織可以依法將其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收入扣除必要費用后,應當全部用于慈善目的。 八、可以開展對外慈善交流嗎? 答:可以。我省是“僑鄉”,既鼓勵和引導港澳臺同胞、華人華僑參與慈善事業,也鼓勵慈善組織開展對外交流。境外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捐贈用于慈善活動的物資,依法減征或者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